QQ在线客服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
当前页面:论坛 - 详细内容
  • 玉文化的精神真谛:不只是宝石,是灵魂的映照

《说玉》

主编:吕少民

摘要2


艺术鉴赏力,是人与人精神高度的终极分野。

玉文化,深深烙印在华夏子孙的DNA中。玉的温润光华,不仅莹于器表,更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,它超越了物质本身,已升华为一种精神符号,蕴藏着绵长深厚的真谛,值得我们细细探寻。

1.“以玉比德”——人格的最高楷模

这是玉文化最核心的精神。孔子将玉的物理特性与君子的品德一一对应,奠定了玉的道德高度:

温润而泽——仁:玉的温润光泽,如同君子的仁爱之心。

缜密以栗——智:玉质地紧密,如同君子的明智通达。

廉而不刿——义:玉有棱角但不伤人,如同君子的正直与原则。

垂之如坠——礼:玉佩戴时谦卑下垂,如同君子的彬彬有礼。

叩之其声清越——乐:玉声清越,是君子才华的体现。

瑕不掩瑜,瑜不掩瑕——忠:玉的瑕疵与美质并存,如同君子的真诚不欺。

气如白虹——天:玉的光彩直贯长空,是君子与天地同德的气魄。

天下莫不贵者,道也—— 所以天下都珍视玉,就如同珍视“道”本身。

所以,佩玉不仅仅是为了美,更是一种“时时自省”,提醒自己要以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。

1761318563319026807.png

△良渚文化 玉琮

2.“天人合一”——沟通天人的神圣媒介

在古代,玉被视为天地精华的结晶,是沟通人神、连接天地的圣物。从红山文化的玉龙,到良渚文化的玉琮,再到历代皇帝的玉玺,玉都扮演着祭祀、通神、象征王权的神圣角色。而“玉皇大帝”正是这一观念的极致体现——连天上的最高主宰都是“玉”做的,其神圣性无以复加。

1761318633534080914.jpg

△明代 玉飞天

3.“国之所系”——家国天下的象征

“国”字繁体为“國”,中间的“或”字,有学者解读为“域”,代表疆域;而更古老的字形中,确实有“王执戈以卫城”的意象,而王者必佩玉。玉玺更是国家权力的最高信物,得玉玺者得天下。因此,玉与国家的稳定、文化的传承紧密相连,是“家中有宝,国中有器”的实体象征。

1761318649100018879.jpg

△辽金 摩羯鱼龙吐珠

 

玉收藏的深层意义: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

基于玉文化的真谛,玉收藏的意义也远远超越了普通的投资或爱好。

1.收藏一段凝练的历史

每一块古玉,都承载着它所属时代的信息、工艺、审美和信仰。手握一块战国的谷纹璧,你触摸到的是先秦的浪漫与神秘;拥有一枚汉代的玉蝉,你感受到的是汉代人对“永生”的渴望。收藏玉,就是在收藏可以触摸的中华文明史。

2.传承一种家族的品格

玉的美好寓意(平安、吉祥、品德)使其成为最佳的传家宝。它传递的不仅是财富,更是一个家族对后代“君子如玉”的期许。这种精神传承,比任何物质遗产都更珍贵。

3.进行一场心灵的修行

盘玩、欣赏一块美玉的过程,是 “养心” 的过程。玉的温润需要与人气长期互动才能愈发油润,这本身就是一种“人养玉,玉养人”的互动。在这个过程中,人的心性会变得沉静、平和,学会欣赏内敛的光华而非浮夸的闪耀。

4.坚守一种文化的认同

在全球化浪潮下,收藏玉,是对自身文化根源的一种确认和坚守。只要我们还说中文,使用着那400多个与玉相关的汉字,我们就无法割舍与玉的情感联系。收藏玉,是一种主动的文化寻根和文化自信的体现。

1761318663843089354.jpg

△明代 辟邪手把件

对于中国人而言,玉不是冰冷的石头,而是有温度的信仰,有品格的石头,会说话的历史。

它从神坛走向人间,从王权走入民间,最终深深地嵌入我们的语言、思想和审美之中,成为了我们文化身份无法分割的一部分。所以,无论我们是否收藏它,那份对“温润”、“坚韧”、“内敛”之美的向往,已刻在了我们的文化DNA里,生生不息。

返回顶部】 【打印本页】 【关闭窗口
上一篇: 玉脉:一部镌刻在石上的中华文明精神史 - 2025.10.23
下一篇: 本篇已是最新的文章